冬奧來了,苗木老板你做好準備了嗎?
大家都知道,才沒多久北京攜手張家口獲得2022年冬奧會的舉辦權,這讓一直被人所詬病的京津冀生態環境問題顯得更加突出。所以在《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》中,生態環境保護一體化被作為三個重點領域之一將率先突破,改善生態環境的艱巨任務必將為低迷的苗市帶來難得的轉機,雖然目前尚難核算這個誘人的蛋糕有多大,但人們已經為如何享用這塊蛋糕而議論紛紛,伺機而動。
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時,這里的苗農大放鞭炮慶賀,覺得他們的機會來了。苗農育苗熱情高漲,短時間內苗木激增,但是這一次申辦冬奧成功,村里人沒有再放鞭炮,雖然大家都盼著迎來轉機,也為申冬奧成功高興,但也知道人人都在盯著這機會,可并不是人人都能抓得住機會,蛋糕雖誘人,享用卻不易呀!
冬奧來了,京津冀環境治理提速了,蛋糕已擺在那兒了,放不放鞭炮無所謂,重要的是能根據未來京津冀用苗需求及時調整苗木生產。
在京津冀發布的重大綠化工程項目中,森林濕地生態修復以及水生態廊道建設雖不及旱地造林難度大,在技術和苗木籌備方面相當弱。目前只有少量企業培育草本水生植物,北方苗圃中培育濕地喬木的企業少,工程上用的最多的就是柳樹,偶爾用些水杉。在水生態治理領域想有所作為的企業,不妨關注楓楊、檉柳、赤楊、沼生樺、沼生櫟等適應京津冀地區栽植的濕地喬木。
京津冀市場盤子大,來分羹的人也多,尤其是苗圃面積經過近幾年激增后,不僅苗木存圃量多,品種也更加豐富,其間不乏高質量的精苗。如今,苗木高額利潤的時代已經過去,不是每個撞進這一行的人憑著膽量就能賺到錢了,對市場的把握不僅需要智慧,還需要細致深入的調研分析。“精品平價”策略已被更多企業選擇,作為他們在京津冀綠化大市場占領先機的撒手锏。